客服服務熱線:

400-167-1811

文章詳情

奮進十年:中國數字化轉型發展歷程及啟示

近十年,中國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不斷深化、政策環境日臻完善、發展路徑日漸清晰,數字化轉型理論方法和工具不斷創新與突破,是數字化理念根植與實踐探索的關鍵時期。在數字化轉型政策和理念引領下,數字技術加速向傳統產業滲透,并持續推動企業戰略轉型、組織變革、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和服務模式轉變,進而促進全社會生產生活發生巨大變革。

信息化基礎逐步夯實

生產和銷售數字化創新模式初步涌現

自2002年中國第一個國家信息化規劃出臺后,信息化建設駛入快車道,以政策推動互聯網+、信息化、移動化發展,并在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效,提升了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寬帶中國戰略、“互聯網+”戰略、大數據戰略等國家級戰略陸續確定,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兩化”融合推動了產業新一輪轉型升級,數控系統、ERP軟件等在制造領域深入應用,智能工廠、工業電商等創新模式不斷探索。同時,信息化、互聯網滲透至社會生活中,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網絡購物、網上購票等O2O新模式不斷出現,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普及,數字化生活方式逐漸成為新常態。

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初步構筑中國數字化轉型基礎。中國信息化建設是以政策推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軟件、物聯網等數字技術不斷創新,從而實現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2012-2015年,中國信息化相關政策主要集中在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廣,“寬帶中國”“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家級戰略確立,信息化建設飛速發展。

在政策的推動下,通信網絡、電子信息、軟件等一系列數字技術領域技術創新不斷,推動了數字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互聯網生態初現,為后續數字化轉型打下堅實基礎。截至2012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4.2億,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首次超過臺式電腦,中國信息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2013年,微信紅包興起,微信、支付寶替代原來的移動web支付成為移動支付主流,線上支付全面普及;2013年12月,中國進入4G時代,4G網絡、終端、業務進入正式商用階段;2014年11月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中國“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連續第四次獲得冠軍;截至2015年底,寬帶提速持續升級,8M以上、20M以上寬帶用戶總數占寬帶用戶總數的比重分別達69.9%、33.4%,比2014年分別大幅提升了29和23個百分點。

“兩化”融合邁向深層應用。在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的推動下,中國“兩化”融合步入深化應用、變革創新、引領轉型的新發展階段,在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增強企業創新活力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在“寬帶戰略”的助推下,“兩化”融合基礎環境建設效果明顯,固定寬帶端口平均速率指數己連續兩年大幅增長,城(?。┯蚓W出口帶寬和固定寬帶普及率指數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工業電商逐漸成為整合產業鏈資源、引領生產方式變革、增強制造業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

圖片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藍皮書(2015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創新業務模式。信息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滲透為傳統行業帶來了顛覆式變革,衍生了越來越多的新型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在生產領域,制造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主流共識,物聯網、RFID等技術在家電、工程機械領域開展應用,MES、ERP、CAD/CAM與數控系統等應用初見成效,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能制造逐步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推進了相關制造業的投資熱潮。在消費領域,信息化助力企業構建新型生產模式和新型銷售模式,促進生產方式變革,顛覆傳統商業模式,同時也更利于市場消費者獲取高效、便利、實時、精準的營銷服務和消費體驗。2003年阿里巴巴創建淘寶網,自2009年成立“雙十一”購物節后,2010-2015年,網購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年均增長率保持在60%以上,截至2015年,天貓“雙十一”整體交易額接近百億元。同時期,“互聯網+”模式豐富了數字生活體驗,鐵路12306、餓了嗎、百度外賣、淘票票等數字模式相繼推出,數字消費創新推動消費行業進入流量變現階段。


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和國企責任

數字化轉型正式全面啟動

2016-2020年,中國信息化建設向全方位、多領域快速推進,網絡強國戰略、數字經濟戰略、數字中國建設不斷深化,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數字化理念廣泛滲透至生產生活中,數字紅利開始釋放。這一階段,數字技術的重要性凸顯,中國加快推進以政策為引領的數字新技術發展和應用,并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數字化賦能行業轉型升級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創新智慧應用場景,新型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數字化轉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數字原生、全息數字人等新概念不斷提出。同時期,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帶動了產業鏈供應鏈升級,以國企為代表的大型企業及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紛紛開始探索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產業鏈創新,建設融合共贏數字生態。

以政策引領數字技術發展,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入融合。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積極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6-2020年,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推動并主導了數字技術路徑的選擇與發展,積極扶持培育數字技術市場,并以國企為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主戰場,集中力量、以點拓面,加快構筑和推動了國家數字化戰略體系建設和數字技術創新應用。2020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此后國企紛紛響應并制定企業“十四五”數字化轉型規劃,用以指導企業下一步數字化轉型工作,表明國企數字化轉型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進入國企擔當、中小企業共創的新階段。

網絡通信技術迭代升級,為數字化轉型提供長效支撐。中國網絡建設持續加速,光纖滲透率節節攀升,至2017年上半年,光纖寬帶用戶接近3億戶,占全部寬帶比例超過84%,全國所有城市基本建成光網城市。此后,中國網絡提速提質持續進行。2019年,基于市場競爭和部分高端用戶的需求,運營商紛紛提出“雙G雙提”“千兆光寬”“雙千兆”“三千兆”“全千兆”等口號,并發布千兆套餐。2020年初,歐洲標準組織ETSI針對固網的發展專門建立F5G產業標準工作組,意在推進光聯萬物,而中國有關部門也在此領域聯合運營商、研究院、知名企業開展相關研究。2020年11月,按照工信部統計,千兆用戶數已突破588萬,增長率高達570%以上。網絡通信技術發展引領了中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

新型數字化技術應用催生行業變革。在政策推動下,數字技術與企業運營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新場景、新模式、新服務涌現。大數據應用和服務持續深化,大數據基礎設施的市場需求也在持續升高,高效、綠色的數據中心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為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打造了堅實的基礎;人工智能在2017年迎來爆發增長,2018年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總額就突破1000億元,自動駕駛、智能語音等前沿應用不斷深入,科大訊飛、蔚來汽車等企業市值不斷提升;中國區塊鏈研究始于2015年左右,2016年底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寫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推動了學術與產業界融合,在研究強化的同時也不斷拓展了各類應用場景,海南省政務區塊鏈技術平臺、中國人民銀行探索的數字人民幣與智能合約等都在將區塊鏈的價值擴大化。

數字理念廣泛滲透至生產生活中,數字原生、全息數字人等數字新概念興起,數字生態構筑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趨勢。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數字生活不斷滲透到生產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體驗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對于數字化的理解雖然不是人人一致,但是對于數字化的感知卻在全面提升。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深度滲透到生產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數字裝置、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各種數字設備深度參與到居民生活中,數字文化、數字理念深入人心,數字原生、全息數字人等新概念興起,數字化的重要性不斷提升,為營造美好生活、加強社會治理和促進經濟發展提速賦能。同時,數據資源、數字資產的重要性凸顯,以國企為代表的大型企業開始探索從信息化建設到數字化全面轉型,以平臺化發展推動產、供、銷、研全價值鏈的產業協同。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平臺企業和科技企業利用自身數字資源聚合能力,通過數字化能力打造融入產業鏈生態,構筑聚合共贏生態。


2020年后,行業發展與數字技術創新

相互驅動、融合應用新階段

2020年以后,中國數字化轉型駛入“快車道”,數字化紅利釋放加速,尤其是在疫情監測、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字化對于提高社會治理能力、賦能行業轉型、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升級具有極大的價值。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東數西算”工程推動新基建項目加快建設,以國企為引領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關鍵數字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數字化轉型將開啟新一輪經濟周期,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數字化推動社會治理能力不斷加強。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社會數字治理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與非典疫情時期相比,更多的數字工具和數字解決方案被應用到疫情管理之中,疫情大數據平臺、健康碼、行程大數據、疫苗接種管理平臺等各類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中國快速建立、優化防疫體系,高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復工復產。隨著數字技術深度滲透生產生活中,數字技術賦能另類生活和工作的感知、體驗,網上辦事、遠程辦公、線上網課、線上娛樂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數字化生活的常態。

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速。2020年以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已經成為中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推動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皷|數西算”工程的全面啟動,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眾多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的火熱進行,帶動了5G、充電樁等新興產業的強勁增長,形成了經濟增長新動力。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新基建更是帶動了數字化轉型產業鏈上下游及各行業開展新型基礎設施的應用投資,豐富應用場景,拓展應用效能,高效助力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設施體系的構建。

國企戰略布局行業數字化轉型,打造了一批引領性新模式新業態。中國數字化轉型以國企為引領,打造了一系列行業數字化轉型示范樣板。以智能制造為方向,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企業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智能工廠,提高了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全面推進制造知識模塊化、軟件化、平臺化,為產業鏈供應鏈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打下基礎;中石油、中石化、兗礦等能源企業,紛紛制定計劃加快推進智能電網、智能管網、智能電站、智能油田、智能礦山等場景建設,著力提升集成調度、遠程操作、智能運維水平,強化能源資產資源規劃、建設和運營全周期運營管控能力;中國建筑等建筑類企業,不斷開展建筑信息模型、三維數字化協同設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集成應用,以用于提升施工項目數字化集成管理水平,著力提高BIM技術覆蓋率,推動數字化與建造全業務鏈的深度融合;華潤集團、招商局集團等涉及服務業務領域的企業,著力推進智慧營銷、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旅游、智慧供應鏈等建設,推動實體服務網點向虛擬智慧網點轉變,發展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用戶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提升客戶體驗,提高客戶黏性,擴展數字業務規模。


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四點實踐經驗

中國數字化轉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總體來說經驗有四點:

(一)政策和規劃引領數字化轉型實踐。在國家層面,中國近年來加大對數字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以政策引領和規范數字化建設,指導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和方向;在企業層面,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共識,企業越來越重視數字化戰略定位、藍圖設計、頂層規劃的重要性,并從規劃著手,推動數字化實施,構筑企業數字化生態。

(二)深化數字新技術在各類業務場景中的深度應用。中國行業數字化轉型是從各個數字化場景開啟的,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數字新技術在各個業務場景應用起到的示范效應不斷顯現,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越加明顯。

(三)國企成為數字化轉型先行先試領頭羊。中國國企數字化轉型全面鋪開,尤其是央企擔當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領頭羊,國企數字化轉型在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中國數字經濟建設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探索做出了貢獻。

(四)數字化轉型激發產業鏈新活力。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數字技術在產業供應鏈領域廣泛應用,各行業逐漸形成了數據資產化,并基于數據資源體系探索出了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數智化、生態化的創新發展模式,數字化為產業鏈升級注入了新活力。

數字化轉型深入發展,已經進入到了快速發展期,全社會數字化趨勢愈加明確,數字賦能生產生活高效變革更加明顯,數字紅利不斷釋放,數字交易、數字創造、數字消費、數字資產等新模式催生社會變革,數字化轉型將為建設數字中國注入力量。






-END-


圖片

[掃碼關注赫里奧]







分享到:
會員登錄
登錄
留言
回到頂部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