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即“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既是新時代順應新一代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也是新階段激發城市經濟發展動能、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中強調,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近年來,各地政策文件中紛紛強調要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實融合正成為地方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路徑。
目前,我國數實融合還處于起步階段,仍面臨發展不均衡、融合不充分等問題?!笆奈濉逼陂g,數實融合加速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發展,政策制定將更具有落地性和可操作性,工作重心將兼顧特色產業集聚和本地數字化轉型支撐服務生態培育,建設重心從龍頭企業向中小企業延伸,從重點行業向產業園區和集群拓展,從采購和銷售環節向研發生產環節滲透。
城市數字經濟是一個涉及數據要素、技術創新、平臺企業、產業生態、制度環境等方面的復雜巨系統。數實融合的總體架構由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要素、數字技術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治理五個要素,產業治理、產業運營、產業供應三大環節和政府、園區、企業三大主體共同構成。

其中,數字基礎設施為支撐底座,數字技術產業、數據資源要素和數字經濟治理為關鍵驅動力,數字融合應用為核心主題,產業治理、產業運營、產業供應為最終著力點,政府、園區和企業為發展主體。
以產業治理、產業運營、產業供應為著力點,通過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強化數字技術產業支撐,激發數據資源要素活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構建數實融合支撐賦能生態,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數字融合應用,走出一條以數實融合推動城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
指以通信信息網絡、計算系統、數據平臺等為核心,覆蓋數據的采集、傳輸與分發、存儲與計算、挖掘與分析,保障城市數字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狹義的數字基礎設施,指的是信息基礎設施,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發展形成的基礎設施。廣義的數字基礎設施,不僅包括信息基礎設施,還包括融合基礎設施,即傳統基礎設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智能化改造后所形成的基礎設施形態。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和“信息大動脈”,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正成為衡量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指以電子化形式記錄和保存的具備原始性、可機器讀取、可供社會化再利用的數據集合,包括公共數據和非公共數據。數據資源作為數字經濟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具有可共享、可復制、可無限供給等特點。數據資源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能有效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指數字技術通過市場化應用,形成的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信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等產業。數字產業化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最新成果,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源泉。
指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數字融合應用是城市數字經濟的“主戰場”,數字融合應用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水平。
指運用數字技術,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體系,創新服務監管方式,實現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等體制更加優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數字經濟治理引領生產關系深刻變革,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保障,也是鞏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關鍵之舉。
產業治理:地方政府制定城市發展政策,塑造區域制度環境,集聚生產要素資源,開展產業監測,引導城市產業發展的過程。突出的城市產業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地方制度變量。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治理中的應用,產業治理模式將由“個人判斷”、“經驗主義”向“細致精準”、“數據驅動”轉變。
指地方政府圍繞本地特色產業鏈,搭建產業園區平臺,遴選產業賽道,引入企業和培育企業的過程,也是為城市范圍內產業的孵化、成長、發展、壯大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的過程。產業運營既要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企業發展體系,也要強化創新資源導入,通過搭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合作孵化平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為入園企業在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提供所需要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指地方政府聚焦產業鏈現代化中“斷點”“堵點”“痛點”,引導本地企業推進“產、供、銷、研”一體化的過程。借助全方位的數據采集與信息傳遞,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驅動城市空間內供應鏈企業與上游、下游成員的連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全鏈條網絡結構。產業供應鏈發展水平能保障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和合理配置,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促進全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