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務熱線:
400-167-1811
新一輪“新基建”布局,這3個方面最重要!“新基建”,是支撐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底座。 近日,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事關中小企業、貨幣金融、投資消費等六個方面33項措施,要求推動一攬子政策措施盡快落地見效,盡早對穩住經濟和助企紓困等產生更大政策效應,旨在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推動經濟平穩增長。其中,發力“新基建”,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是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民生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加速新舊動能轉換進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雖然 “新基建”被提出多年,但在一輪輪政策牽引和產業布局的帶動下,卻愈發歷久彌新。進入2022年,中央及地方相繼出臺新一輪“新基建”發展政策,進一步明確目標,做到精準發力。
可以看到,在2022年乃至整個“十四五”時期,“新基建”已成為全國多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和穩投資的重要發力點。然而,在這一過程中,還應該在深化應用場景、強化協同布局、提高投資效率等方面精準發力,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01 注重深化應用場景 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是“新基建”的重要目標。隨著技術在產業的滲透逐步加深,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智能社會新場景、新應用不斷涌現。 以5G應用為例,2022年,多地出臺了進一步推進“新基建”發展的相應政策,其中明確了一定時期內5G網絡覆蓋的范圍以及5G基站建設的數量。在此基礎上,像山西提出將繼續豐富5G應用場景,力爭培育200戶以上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江蘇則瞄準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落戶。 在《中國5G垂直行業應用案例2022》報告中,詳細介紹了中國由運營商和技術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多個行業應用場景中的16個5G應用案例。從智能地鐵、自動巡查到環境監測、醫療救援指揮平臺,該報告深入探討了5G在5G City、智能制造和智慧礦山等方面的工業應用場景機會。 不可否認,應用場景解決方案是深耕5G行業的重要抓手。由此看來,要讓5G真正發揮價值,關鍵在于融入千行百業,進入規?;瘧秒A段。與此同時,5G網絡的誕生也加速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而這些技術的融合創新也將共同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 02 注重強化協同布局 實際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單一維度孤立存在的,“新基建”亦是如此。在新一輪“新基建”布局中應注重協同布局,融合發展。進一步來講,推進新一輪“新基建”布局既要實現縱向的融通發展,也要實現橫向的協同布局。 在縱向的融通發展方面,要聚焦新型基礎設施當中的融合基礎設施,進一步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促進融通創新,創造出更大發展空間。 在橫向協同布局方面,“新基建”不應該只注重“硬”的部分,還應該兼顧軟環境和人才供給。軟性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通過制度的革新和產業鏈、供應鏈、社會保障體系、人才培養體系、金融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統一監管標準,減少市場分割,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進一步暢通國內要素流通和市場化配置,真正構建全國統一的大市場。 03 注重提高投資效率 如今,伴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用遞減,使得傳統基建投資面臨增長瓶頸,當前滿足收益率要求的傳統基建項目越來越少。因此,依靠傳統基建拉動經濟增長模式需要適度調整,后續基建持續發力的重點應在“新基建”和“軟基建”領域。 在這一過程中,應該鼓勵和支持各地加大“新基建”投資。一方面要完善“新基建”的政策支持體系,統籌好數字基礎設施投資與產業投資的協同聯動,采取有力措施,激發數字經濟領域市場主體活力。另一方面要打通多元化投資渠道,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破除妨礙民間投資進入“新基建”的壁壘。 在完善投資環境的同時,要結合自身優勢特點,因地制宜、因時施策,聚焦重點領域積極拓展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著重探索規劃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最終,要把握好建設的進度。新基建是一項長期戰略,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推進新基建布局既要保持產業規劃的適度前瞻,又要避免盲目、重復建設。 本文為網絡轉載,不代表公司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