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服務熱線:

400-167-1811

文章詳情

綜合管廊五大建設要點匯總,這份清單快收藏

作者:陜西省建筑業協會來源:搜狐網址:https://www.sohu.com/a/447997743_99960447

近幾年,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由于城市綜合管廊具有完善附屬設施、集中管理管線、集中處理污水、檢修方便、保護城市文化等優點,其工程數量逐漸增多,地下管網布置越來越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設計、施工與運維的難度。那么面對挑戰與機遇,城市綜合管廊應如何應對?


298afbab30224a19b5fb2434d767875b.jpeg


做好管廊安全監測


綜合管廊震動監測系統


管廊沉降、表面應變:通過探測隧道形變、表面應變,對隧道沉降情況與表面應變進行分析,對管廊的建筑安全情況持續監視。


施工防破壞探測、震動定位


通過安裝震動與加速度探測器,再綜合分析多個探測器的數據,針對破壞來源的頻率、幅度等特點,分析得到管廊可能在遭受何種破壞,并對破壞來源進行定位。


水位監測


通過監測管廊內水位情況,在水位超過設定值時及時預警與報警,并啟動水泵進行排水,可以保證管廊內活動人員的安全性,避免隧道活動人員涉險,保證管廊設施不被長期浸泡。


保證管廊施工規范


基槽開挖與回填


1、綜合管廊周邊場地開闊,且具有放坡開挖前提的,基槽開挖可根據地勘土層邊坡坡度放坡。


2、如管廊周邊不具有基槽放坡開挖前提,須采用支護開挖;開挖深度跨越4m的基槽或地質環境復雜時須進行單元設計。


3、管廊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須盡快停止基槽回填,回填土應嚴格按照相關施工標準施工,并禁止使用膨脹土回填;如現場不滿足機器回填要求,則通過人工回填至路基標高。


4、基坑內積水須及時排除以保證土體穩定性,基底開挖至設計標高時要求須回填碎石砂,間隔時間不超過12h。


桁架組裝與吊裝


1、施工時,須先對外型尺寸進行嚴格控制,確保管廊構件偏差滿足設計要求,測量偏差保持在5mm之內,并檢查桁架拱度,注意須考慮構件自重的影響。


2、支架焊接前須檢查焊材質量,施工完成后后檢查焊縫坡口,對坡口大小及表面質量進行把控。


3、構件吊裝時須確保安全,考慮吊裝轉向、移送、抬吊等不同工況,合理設置吊點位置,確保重量分配安全合理,吊裝平穩。


結構施工


1、混凝土澆筑須連續進行,澆筑施工中須隨時檢驗預埋部件防止移位。


2、混凝土按水平層次澆筑,搗實厚度不超過30cm,注意確保相鄰層混凝土結合質量。


3、混凝土澆筑完成收漿后進行灑水養護,高溫季節注意覆蓋保溫。


4、根據圖紙確定不同鋼筋型號、下料尺寸,安裝時按設計圖實地放樣,確定安裝位置與安裝順序,檢查鋼筋綁扎質量及焊接施工效果。


5、增強結構整體耐久性,須鋪設防水層,可采取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及水泥砂漿保護層的剛柔結合防水法,鋪防水卷材時須注意避免破壞造成滲漏隱患。


18605d8e94fe4e34a33ec725f30ebe2e.jpeg


合理制訂有償使用費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償使用費包括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入廊費主要用于彌補管廊建設成本,由入廊管線單位向管廊建設運營單位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日常維護費主要用于彌補管廊日常維護、管理支出,由入廊管線單位按確定的計費周期向管廊運營單位逐期支付。


1.入廊費可考慮因素


(1)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本體及附屬設施的合理建設投資;


(2)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本體及附屬設施建設投資合理回報,原則上參考金融機構長期貸款利率確定(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不計算投資回報);


(3)各入廊管線占用管廊空間的比例;


(4)各管線在不進入管廊情況下的單獨敷設成本(含道路占用挖掘費,不含管材購置及安裝費用,下同);


(5)管廊設計壽命周期內,各管線在不進入管廊情況下所需的重復單獨敷設成本;


(6)管廊設計壽命周期內,各入廊管線與不進入管廊的情況相比,因管線破損率以及水、熱、氣等漏損率降低而節省的管線維護和生產經營成本;


(7)其他影響因素。


2.日常維護費可考慮因素


(1)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本體及附屬設施運行、維護、更新改造等正常成本;


(2)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單位正常管理支出;


(3)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營單位合理經營利潤(原則上參考當地市政公用行業平均利潤率確定);


(4)各入廊管線占用管廊空間的比例;


(5)各入廊管線對管廊附屬設施的使用強度;


(6)其他影響因素。


284b3d17c9554c98bfdb9a554f31f601.jpeg


做好管廊運維管理


對于施工企業,可結合國內外經驗和當前實際,成立專業化的、獨立運作的項目運營公司代理運營,政府及各投資方可通過契約的形式約定“特許經營權、股權收益、運維收費機制及監管機制等”。


這樣,一方面解決了管廊工程維護、技術監管、安全管理及統一監控調度的專業化難題;另一方面又合理地計劃與回報了政府及投資方的投資收益,既保證了綜合管廊“準公共產品”的屬性,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兼顧平衡。


同時,在運維過程中,應注重源頭控制及過程控制,抓好制度體系建設的監管及維護操作檢查,并制訂管廊進出入管理制度、管廊施工管理制度、管廊施工安全責任書、管廊自動監控系統維護制度、管廊設備運行記錄管理制度、管廊巡檢管理制度等。


結合管廊與信息化技術


應將管廊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積極探索智慧管廊信息化建設的新模式,打造城市綜合管廊的大數據平臺。


可應用的信息化技術


1、要與大數據、云計算相結合


為了滿足視頻監控存儲高容量、高性能、高能效、高密度、高適用等的新要求,可基于物聯網模式并采用云存儲技術來實現,這樣形成的視頻監控云服務可有效緩解了視頻數據的無限量積壓,為視頻監控的快速精確檢索、智能應用等提供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2、要與BIM技術相結合


基于BIM技術及互聯網技術將地下管廊內部的機電設備、通風設備、排水設備、門禁、照明、視頻監控、綜合布線等整合到統一的平臺上,并與消防系統、指揮系統等進行緊密配合,對城市綜合管廊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實現設備遠程控制,內部空間設施可視化,運營維護數據累積與分析,從而保障管廊工程高效、可靠地運行。


應構建的平臺


綜合管廊統一管理平臺應具備與各管線管理單位、相關管理部門信息互通的功能,并結合物聯網技術、BIM技術、GIS技術等滿足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求,同時應共享必要的綜合管廊本體及專業管線運行信息。


其中,監控中心平臺應是集成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安防系統、通信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天然氣報警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的統一管理平臺,設計時應優先考慮到使用安全性、系統可維護性、技術先進性、平臺開放性、可擴展性,并按設備執行層、傳輸層、數據層、應用層、展示層進行平臺架構搭建,且還應做好應急處置流程的頂層設計、考慮信息安全的設計策略,以及管廊監控,管線監控管理的界面劃分等內容。


根據不同的建設規模制訂不同設計方案,如較大規模成片區的管廊,應根據系統需要和運維需要,采用總監控中心—分監控中心—設備級的三級架構和分布式控制方案;規模較小的管廊,可采用監控中心—設備級的管理架構和集中式控制方案。




ABUIABACGAAg673j1AUo5q_V3QIwggI4ggI!160x160.jpg

本文為網絡轉載,不代表公司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刪除!

分享到:
會員登錄
登錄
留言
回到頂部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